
- 主页
- 课程标准
- 实施方案
- 课程概述视频
《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桌面)》课程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该课程涉及整个.NET平台Windows桌面应用开发的全过程,涵盖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分析与设计、软件编码、数据库设计等各项技术,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训练学生综合技能
-
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桌面)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B
适用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 授课单位:计算机学院
学时: 7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肖菲
学分: 4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桌面)》课程是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该课程涉及整个.NET平台Windows桌面应用开发的全过程;涵盖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分析与设计、软件编码、数据库设计等各项技术。是软件技术专业训练学生综合技能的实践教学平台。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主要定位于培养学生的Windows桌面项目开发技能和作为一个程序员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在.NET平台上创建Windows桌面应用,了解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开发的工业过程,并能够独自完成企业级的常规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的开发。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1)前导课程:
《数据库原理及SQL 程序设计》,《SQL Server应用技术及实践》,《C#程序设计语言基础》,《C#高级程序设计》。
(2)后续课程:
《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Web)》等。
1.2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开发本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兼顾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的设计理念,着重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整个课程教学设计紧紧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展开教学,选取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学习载体,以任务的开发过程为主线,将知识的讲解贯穿于任务的开发过程中,随着任务的进展来推动知识的扩展。根据开发过程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规划教学进度,组织课堂教学,确定学生实训任务。在循序渐进完成任务开发的同时实现教学目标,做到学习与工作的深度融合。
1.3课程设计思路
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主,通过引入实用的任务,以任务的开发过程为主线,贯穿于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随着任务的不断拓展来推动整个课程的进展。对于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采用以实际工作中软件开发的过程和步骤为出发点,采用“五步”教学法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任务描述、计划、实施、检测、评价五大步骤,分别对应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验收五个工作环节。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程序开发的步骤和流程,为将来参加实际工作进行项目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法教学法,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边提问,学生边做、边学、边思考,从而实现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2、课程目标
课程工作任务目标: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能在.NET平台上创建Windows桌面应用,了解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开发的工业过程,并能够独自完成企业级的常规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的开发。
职业能力目标: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要求。要深化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既要重视外显化、行为化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要求,又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内隐性、过程性、动态性。
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Windows桌面应用设计
Windows桌面应用开发
阅读程序
分析程序
软件文档书写
将模型用编码实现
信息检索
使用VisualStudio.NET开发工具
自主学习
制定项目计划
管理控制
交流学习
独立思考
开拓创新
分析判断
团队协作
沟通交流
社会责任心
职业道德
服务意识
保密意识
3、课程内容与要求
学习情境规划和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
情境描述
职业能力(知识、技能、态度)
课时
1.基础篇
回顾visual C# 2008 IDE和C#基础
能掌握visual C# 2008 IDE的使用,并熟悉C#语言基础。
8
2.基于SQL Server的学生学生选课系统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学生选课系统。
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库设计和实现、分析设计程序,完成一个完整的Windows桌面应用项目;具备编码与测试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分析决策能力、项目计划能力。
60
3. 基于Access的学生学生选课系统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学生选课系统。
基于Access数据库,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库设计和实现、分析设计程序,完成一个完整的Windows桌面应用项目;具备编码与测试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分析决策能力、项目计划能力。。
4
4、课程实施
4.1教学条件
4.1.1软硬件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课程要求有专业的实训室,所有实训室设备按企业实际运行拓扑结构组建,设置数据服务器。主要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要求如下:
(1)硬件要求:
所有计算机必须P4 2.4以上主频,512M以上内存。
(2)软件要求:
操作系统:Windows XP及后续版本
开发工具:IIS 6及后续版本、SQL Server 2005及后续版本、Visual studio 2008。
校外实训基地能提供学生进入相关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
4.1.2师资条件
对任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任课教师能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企业对应岗位直接对接,实现企业开发团队与实际项目应用于教学过程,课程学习与项目开发实训合二为一。
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专任教师100%为双师素质教师,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中包含从软件企业研发一线的行业专家,直接承担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成为专业教学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团队成员80%同时具备学院讲师、企业工程师双重资格。
4.2教学方法建议
根据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对于实践课程,可采用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PTLF。即项目导向(Project-oriented),任务驱动(Task-driven),层层递进(Layers of progressiv),四真环境(Four kinds of simulation environment )。
①课程的完备性:通过项目贯穿和任务分解,学生了解到软件开发的真实过程,实践了软件开发各个阶段软件产品的建模及项目文档的编写,获得了完成某类项目的系统知识。
②任务的导向性: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产品,各项任务逐层递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整个项目。
③教学情景的完整性:每个教学情景都是一个完整过程,从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建模、到软件文档书写;设计有明确的输入、加工和输出项。通过学习,学生除了掌握相关技能,还可以领悟到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思路。
④技能的适应性:教学情景的设计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教学情景的训练,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可以在其它的项目中得以应用。
4.3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为贯彻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思路,并对课程目标的实现起到进一步的提升作用,实践课程可将“行业标准”引入课程评价体系,采用以下考核方式:
(1)项目答辩。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后,通过项目答辩由“专家组”评分。这种形式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环境中,不仅系统地巩固了理论知识、强化了专业技能,还训练了他们的职业综合素质,提升了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项目答辩的“专家组”评委由聘请的教师、行业专家以及学生代表组成,让学生参与评委的特别设计,使学生由学到做再到评,对软件的认识由程序上升到系统的高度,对软件项目的质量标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2)产品发布。小组完成整个项目后,对成熟的产品举行“产品发布会”,向各个“用户”推销自己的产品。
课程的评价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其中形成性评价注重平时表现和实践能力的考核。主要根据学生完成每个学习情境的情况,结合平时表现,进行综合打分。打分标准如下:
教师评价
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得分
职业能力
专业能力
知识的运用能力
20
程序编写及阅读能力
10
程序调试能力
10
方法能力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
自主学习能力
15
社会能力
团队合作、沟通能力
10
出勤
10
合计
100
终结性评价主要以课程设计为主。
课程总成绩由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成性评价占总成绩的60%,终结性评价占40%。
4.4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体例建议:
(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进行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开发职业核心能力。
(2)工作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使用Visual Studio .Net创建Windows桌面应用的相关技能,了解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开发的工业过程,并能够独自完成企业级的常规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的开发。
(3)实践操作(相关实践知识):数据访问与表示、状态管理、认证与授权、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的界面、使用Windows桌面控件、配置管理和部署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
(4)练习:实训习题能结合相关知识点。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习资料资源:
1、推荐教材:《visual C# 2008 数据库编程实训教程》,李志中 谢云 魏菊霞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ISBN 978-7-302-21724-4
2、参考书:
(1)《c#开发技术大全》,李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 第一版
(2)《c#实用参考大全》,黄国平,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 第一版
6、其他说明
-
暂未设置课程概述视频信息